小兒退燒藥注意 慎防藥中毒2013.04.12
資料來源: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
上稿日期:2013/04/03
一歲大的僑僑,因發燒就醫,醫師診斷為一般感冒,認為即使不吃藥病情也會好轉,囑咐媽媽讓僑僑多喝水、多休息即可,僅開立退燒藥備用。當天半夜,僑僑哭鬧不休,體溫達38度,媽媽趕緊餵僑僑服用醫師開立的退燒藥。過了半個小時,僑僑的體溫不但沒有下降,反而高燒到39.5度,媽媽擔心醫師給的藥量不夠,所以又再加量餵了一次藥。隔天早上,媽媽又到藥局購買了綜合感冒藥水給僑僑服用。
沒想到第二天僑僑竟出現噁心、嘔吐的症狀,眼白還呈現暗黃色,媽媽趕緊帶僑僑就醫,醫師診斷僑僑很可能是退燒藥-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服用過量所導致之「藥中毒」,幸虧發現得早,否則很可能對僑僑的肝臟造成永久損傷。
發燒不一定要吃退燒藥
沒想到第二天僑僑竟出現噁心、嘔吐的症狀,眼白還呈現暗黃色,媽媽趕緊帶僑僑就醫,醫師診斷僑僑很可能是退燒藥-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服用過量所導致之「藥中毒」,幸虧發現得早,否則很可能對僑僑的肝臟造成永久損傷。
發燒不一定要吃退燒藥
寶寶發燒時,很多家長會因為緊張,習慣在第一時間餵服退燒藥品,如果一兩個小時後沒退燒,就會再次餵服,以為這樣就能加強退燒效果。甚至有些家長基於方便,會直接將成人用的藥品減量給幼兒服用,但這樣很可能會因用藥過量造成嬰幼兒「藥中毒」。
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≥ 38度,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,代表免疫系統正在發揮功能對抗入侵的病原,適度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力,所以不一定要馬上吃藥退燒,一般來說可以分階段處理:倘若體溫未達39度,可以先用「物理性」方式降低體溫,例如調低室溫、保持通風、冰枕,以及洗溫水澡等方式,都可以輔助退燒。很多阿嬤會選擇古老偏方「酒精擦澡」幫寶寶退燒,但台灣兒科醫學會提出建議,『酒精會引起血管收縮,阻礙散熱,而且若寶寶不慎吸入還有中毒之虞,因此不建議酒精擦澡退燒』。如果體溫持續升高,可以考慮用藥,但要注意劑量和用藥間隔。
發燒的定義為中心體溫 ≥ 38度,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,代表免疫系統正在發揮功能對抗入侵的病原,適度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力,所以不一定要馬上吃藥退燒,一般來說可以分階段處理:倘若體溫未達39度,可以先用「物理性」方式降低體溫,例如調低室溫、保持通風、冰枕,以及洗溫水澡等方式,都可以輔助退燒。很多阿嬤會選擇古老偏方「酒精擦澡」幫寶寶退燒,但台灣兒科醫學會提出建議,『酒精會引起血管收縮,阻礙散熱,而且若寶寶不慎吸入還有中毒之虞,因此不建議酒精擦澡退燒』。如果體溫持續升高,可以考慮用藥,但要注意劑量和用藥間隔。
退燒藥過量會傷肝
乙醯胺酚(acetaminophen)是小兒常用的退燒藥,也就是一般民眾熟知的「普拿疼」®成分,安全性高,因此常用於退燒、鎮痛,一般成人劑量為500毫克/粒,幼兒建議劑量為10~15毫克/公斤,每次用藥需間隔4~6小時。乙醯胺酚過量可能引起肝損傷、噁心、想吐、神智不清,此時需趕緊至醫院使用解毒劑,否則可能造成肝臟永久性傷害。此外,兒科常用的退燒藥還有非類固醇類鎮痛抗發炎藥物(non-steroid anti-inflammatory drugs),例如ibuprofen(如表一),建議劑量為5~10mg/kg,每次間隔6~8小時。衛生署建議3歲以下嬰幼兒應經醫師診治後開立處方,遵循處方小心使用,不宜自行使用,而且因嬰幼兒代謝藥品的能力與大人不同,所以應避免拿大人的藥品剝半或減量給小孩服用。
表一:兒科常用退燒藥
常見商品名 | 成分名 | 常見劑型 |
小兒普拿疼、安佳熱 | acetaminophen | 錠劑、糖漿 |
馬蓋先 | ibuprofen | 糖漿 |
非炎(Voren®) | diclofenac sodium | 栓劑 |
備註: 非炎(VorenR)栓劑衛生署核准適應症為緩解發炎及因發炎反應引起之疼痛,臨床上,必要時也會應用在退燒,建議先以低劑量投與,用藥後,也要注意觀察有無副作用出現。
綜合感冒藥可以跟退燒藥一起吃嗎?
有些家長會因為急著退燒,會在短時間內給予多種藥品,例如退燒藥併用綜合感冒藥,以為可以有互補效果,其實這些藥品只是包裝或劑型不同,但成分是類似的,不但不能「互補」,還有可能因過量造成傷害。例如同一種乙醯氨酚成分,就可能被製成感冒糖漿、退燒藥、止痛藥、退燒塞劑等不同廠牌、不同包裝、不同名稱或不同劑型的藥品。一般來說,綜合感冒藥為了要緩解感冒帶來的頭痛或發燒等症狀,大多都已含有退燒藥「乙醯氨酚」成份,倘若為了退燒,在沒有專業人員指示下,自行併用退燒藥,很可能就會導致乙醯氨酚過量,造成肝臟負擔。案例中僑僑之所以「藥中毒」,就是因為媽媽錯誤觀念所導致。
給藥前先瞭解 小兒用藥更安心
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家長,讓嬰幼兒用藥前,一定要了解藥品的作用和成分,而且儘量選擇兒童專用製劑(糖漿藥水),以避免藥品磨粉後可能導致的藥效不佳、分裝不均、劑量錯誤、交叉污染、容易變質...等用藥安全疑慮。更重要的是,用藥前應先詢問醫師、藥師,以免使用錯誤藥品或用藥過量造成危險,服用後若出現不適,應立即停用並就醫。
預防小兒”藥中毒”有撇步
撇步 | 說明 |
遵守醫師處方或藥師指示用藥 | 給藥前,仔細閱讀藥品包裝使用方法、劑量、注意事項。 |
知道「寶寶吃什麼藥」 | 詳細記錄寶寶使用藥品的名稱和方式。 |
告訴醫師或藥師寶寶平時服用的藥物和保健食品 | 同一種藥品的成分可以用來治療不同的疾病,因此不同症狀就醫,醫師可能開立相同成分藥品,此外保健食品也可能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。 |
使用兒科藥劑專用量器 | 嬰幼兒體重輕,劑量差一點就容易造成藥物過量。 |
記住寶寶體重 | 兒科藥物使用劑量是以體重來計算,不是年紀。 |
藥品存放在小朋友不易取得處 | 將藥品放置在有鎖的櫃子。 |
給藥前確定藥品是否變質或過期 | 藥水開封後保存期限即會縮短,因此建議詢問藥師開封後的保存期限及方式。 |
詳記藥物過敏史 | 如果寶寶有藥物過敏史,就醫時應告知醫師和藥師。 |
參考資料:
1.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童發燒處置建議第二版
2. Know active ingredient in children
3.Ten tips to prevent an accidental overdose
4.Micomedex 資料庫2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