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/台北報導 | 華人健康網 – 2013年2月25日 上午9:06
相關內容
不是吃、就是睡」是初生寶寶的典型反應,睡眠不僅占了寶寶絕大多數的時間,睡眠時釋放出生長激素,可促進神經系統以及腦部的發育,因此寶寶務必要睡得好,才能一瞑大一寸;若寶寶睡得不好,建議可採取5助眠方法,若調整行為了仍未見效,且寶寶的發育明顯受到影響,必須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影響。
【睡眠時間隨年齡慢慢遞減】
馬偕醫院嬰兒室護理長傅美玲表示,寶寶睡多久才夠,其實因人而異,統計上有一個概括的數字可參考:1個月前的新生兒約睡16-22小時,之後隨著年齡增加而慢慢遞減,1-3個月大約睡14-16小時、1歲約睡10-12小時。
此外,寶寶除了夜間睡眠,通常白天還會再睡1-2次。要強調的是,並非睡不到這樣的時間就代表睡不好,傅美玲護理長指出,睡眠要質量並重,提供好的睡眠環境可提升睡眠品質,寶寶若睡眠品質佳,未必要睡得很久。
【父母可替寶寶助眠的方法】
若寶寶難以入眠或頻頻醒來、甚至哭鬧,傅美玲護理長建議,父母可調整下列行為替寶寶助眠:
1. 注意是否餓肚子:有些寶寶哺乳沒多久就睡著,沒多久卻又哭醒,這種情形特別容易發生在新生兒,因為胃較小、缺乏彈性,喝一點奶水就睡著了,但不一定有吃飽,因此很容易因為餓了而又醒來。除了建議可輕輕把寶寶拍醒,讓他再喝足些奶水,哺乳時也要秉持「少量多餐」的原則。
2. 檢查尿布是否該換:寶寶哭鬧最常見的因素,除了肚子餓、就是尿布濕了,父母務必要檢查,避免讓尿液或糞便等分泌物持續刺激寶寶的肌膚,否則可能導致寶寶產生紅屁屁,屁股會有刺痛感。
3. 調暗睡眠時的光線:有些寶寶剛離開醫院回家時,晚上難以入眠,有可能是因為醫院的嬰兒室是全天亮燈,寶寶沒有辦法分辨白天或夜晚,建議將晚上睡眠時的光線調暗,頂多留一盞小燈,幫助寶寶建立日夜的生理時鐘。
4. 睡前聽柔和的音樂:可透過一個固定的動作,提醒寶寶「準備睡覺了」,聽柔和的音樂就是一個好方法,也能幫助身體放輕鬆。
5. 白天增加活動量:當寶寶漸漸長大,整體睡眠時間不需要那麼長了,這時應讓他養成白天多活動、晚上再睡的習慣。
若上述助眠方法均沒有效果,且寶寶的發育情形也變差,這時恐怕是身體有其他問題,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。